日期:2025-08-30 00:13:13
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配资炒股免费开户
咳嗽、胸闷、心脏像个吹胀的气球般无力跳动……这个反常的信号让经验丰富的医生们也眉头紧锁。
整理:安一
编者按:
“名心大侦探”是由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健康研究院CCATV牵手医学界,开创病例解读栏目,深挖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“名院大查房”诊治要点,精进专培医师临床思维。
今天这则病例来自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培基地。
壮年男性突发严重:无基础疾病为何藏着心脏隐患?
2022年初夏,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了一位特殊的患者——袁先生既往没有、糖尿病,不抽烟也不酗酒。然而,在短短十几天内,患者经历了反复咳嗽咳痰后突发了严重胸闷,甚至无法平卧。
心脏彩超结果令人心惊:左心室增大、左室收缩功能减退,二尖瓣口大量反流伴三尖瓣口少量反流,射血分数(LVEF)仅29%(图1);实验室检查BNP高达235pg/ml(图2),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、间歇性加速性交界性自主心律、ST-T段改变及QTc延长。胸部CT显示右下肺少许炎症与左下肺慢性纤维灶,初步诊断指向“扩张型、严重心力衰竭(心功能II-III级)、2型糖尿病、肺部感染”。
治疗团队启动抗心衰“四联药物”(沙库巴曲缬沙坦、美托洛尔、螺内酯、达格列净)方案,并积极控制肺部感染。
图1 心脏彩超图片
图2 血常规检查结果
治疗悖论:心衰缓解却心率难降?高代谢信号藏玄机
治疗初期,袁先生的胸闷气促症状确实有所缓解,但心率控制却成了“老大难”。尽管医生逐步增加美托洛尔剂量,甚至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,他的平均心率仍顽固地维持在99次/分,丝毫没有下降趋势。
更蹊跷的是,在凉爽的空调病房里,他竟出现了与心衰改善趋势完全相悖的表现:频繁大汗淋漓、烦躁不安,甚至忍不住脱衣服,一个劲儿喊“热”。这种旺盛的高代谢状态,与典型心衰患者虚弱乏力的模样截然不同。
“这绝对有问题!”查房时,一位教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矛盾点,“心衰症状在药物作用下好转了,但心率快、怕热、多汗这些症状却纹丝不动。单纯的扩张型心肌病,解释不了这种反常!
团队立刻展开排查:
冠心病?患者年轻且无吸烟、高血压等危险因素,冠脉造影直接排除;
酒精性心肌病?家属与患者均确认滴酒不沾,排除;
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?心肌肌钙蛋白始终正常,不支持;
自身免疫性心肌损伤?需进一步查免疫指标,甚至考虑心肌活检。
讨论陷入僵局时,“高代谢状态”这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。“怕热、多汗、体重下降、血糖升高、心率难降……会不会是某种激素在‘作祟’?”即使没有典型高血压表现,团队也意识到:必须警惕分泌异常激素的恶性肿瘤,这类激素可能直接损伤心脏,哪怕没有高血压也不能掉以轻心。这个假设,为诊疗撕开了一道新的突破口。
抽丝剥茧擒元凶:激素爆表锁定肾上腺“刺客”
会诊结论明确:立即排查隐匿的内分泌肿瘤!
关键血液检测:一管血液被紧急送检,目标直指几类特定的激素及其代谢产物。结果回报:袁先生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赫然呈现爆表式的异常升高!
影像学定位:全腹部CT扫描清晰显示:左侧肾上腺区域有一个直径约4.5厘米的圆形占位性病变(图3)。
图3 腹部CT扫描
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!这颗肿瘤持续向血液中泵入过量儿茶酚胺(肾上腺素、去甲肾上腺素),无声侵蚀着心肌,将年轻的心脏推向衰竭边缘。更狡猾的是,它没引发典型高血压,险些借“扩张型心肌病”的幌子蒙混过关。
揪出真凶,治疗方案直指肿瘤本身:
术前解毒:立即启用α受体阻滞剂酚苄明,专门“中和”儿茶酚胺毒性、扩张血管,同时停用β受体阻滞剂(避免单独使用加重血管收缩),继续用抗心衰药物稳固心脏功能。
外科切除: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药物控制后,泌尿外科团队通过微创的腹腔镜技术,精准地切除了这颗潜伏在肾上腺的危险肿瘤。手术过程顺利。
病理终审:显微镜下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。
术后心脏重获新生:
气球心脏回缩:术后超声心动图追踪显示,扩大的左心室显著、持续缩小,LVEF逐渐上升。
心电图:ST-T改变、QTc延长等异常明显改善,心电活动渐趋稳定。
血糖“不药而愈”: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恢复正常,证实为肿瘤激素惹祸。
磁共振显示心脏体积虽仍略大于正常,但关键的是——心肌内未发现代表永久损伤的延迟钆强化(LGE)!这表明损伤主要由激素毒性导致的急性打击和水肿引起,而非不可逆坏死,完美解释了心脏功能的显著恢复。
最终的诊断被修正为:
嗜铬细胞瘤性心肌病(心功能II-III级);
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(已切除);
继发性糖尿病(已治愈);
肺部感染(作为心衰加重的诱因)。
总结
年轻心衰患者即使血压正常,也需警惕继发性病因。典型高代谢表现,可能是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(如嗜铬细胞瘤/副神经节瘤)的警示信号,无需典型“头痛、心悸、大汗”三联征即可怀疑。当规范抗心衰治疗下,交感兴奋表现(如心率持续不降)与心衰症状改善不匹配时,需积极排查继发病因。此时应优先进行血尿儿茶酚胺代谢物检测,结合腹部增强CT/MRI定位肿瘤。持续使用指南推荐的抗心衰药物组合(GDMT)巩固疗效,避免贸然停药;定期监测血尿儿茶酚胺代谢物及功能性影像(如PET-CT),警惕肿瘤复发或异位病灶。
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!
加入我们吧!
责任编辑:银子
*\"医学界\"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恒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